陶博士视光-角膜塑形镜服务中心

屈光不正与年龄的关系

原创admin 编辑 2016-11-17 更新
所属栏目:屈光不正
已有 446人浏览

屈光不正与年龄的关系

本文内容摘自 徐广第教授主编的 眼科屈光学p52~53

人类从出生到眼球发育成熟,眼轴的长度约增长8mm。根据眼球结构发育动向,如果没有其他方面的改变来抵消由于眼轴增长所带来的20.0D左右的近视,应当说,每个成年人都成了高度近视。如何弥补这种缺陷?

人眼在发育过程中随着眼球的前后轴逐渐增长,晶状体和角膜的弯曲度逐渐变扁平,因而降低了眼的屈光力量,防止了高度近视的普遍发生。这也说明,在人体发育中,存在着一种非常明显的相互弥补的演化因素。人眼在发育过程中,就是利用这些自然发生的相互弥补作用,使任何年龄的人眼在屈光调查中,明显的屈光不正者总占少数。

过去很多学者认为,所有新生儿的眼球都是远视的。对于这一点,首先由Cook等表示怀疑。他们测定了1000个新生儿的眼屈光,用阿托品扩瞳后进行屈光检查,其结果,虽然远视占优势,其总平均值为+1.5D,但仍有25%的近视存在,并且-7.0D以上的近视占0.7%,个别还可高达-12.0D。

1950年Slataper曾用不同年龄的组别进行研究,用以观察在人的生命过程中,每隔10年眼屈光度的变化,用他的结果画成图曲线,可以看出,7-8岁以前远视不断增加,继之从8岁开始到30岁远视慢慢下降,从30岁起远视再次上升,直到70岁左右远视又明显下降。

Sorsby于1957年报道了23名6-7岁的儿童,都是第一次接受检查。结果指出,前房深度的增长为每年0.05mm,晶状体厚度的增加为每年0.03mm,并且眼轴的增长为每年0.2-0.3mm,从试验结果得出的结论认为,一般所说“人眼在8岁时已发育成熟”的看法没有得到支持的证据。

余叔铁1983年对1992名4-17岁儿童调查视力低下者在各年龄组的分布,呈两头高中间低的马鞍形曲线。其前峰为7岁以前,以0.9-0.7的低度视力下降为主,后峰则为10岁以后,因中学生的0.6以下低视力所占比重上升所致。两峰之间最低点为7-10岁,显示7-10岁为儿童眼屈光系统正视力基本完成阶段。上述调查结果基本上可以反映出儿童和青少年的屈光变化,可能是从远视到正视,由正视再转变为近视。

综上分析,人眼发育过程与年龄和视物生理需求有密切关系,人眼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几年中,视觉系统会发生巨大变化。眼睛和脑部快速而流畅的变化使视觉发育正常。了解这一过程对于正确保护儿童的眼睛极为重要。

本站文章内容仅供参阅,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或治疗标准。
转载请保留陶博士视光字样

上一篇:我国近视眼的发生率
下一篇:引起眼睛近视的3大因素
专家介绍热门文章最新动态
  • 张扬

    秦淮陶博士眼视光诊所眼科主任
    眼科副主任医师 / 副教授。

    擅长:

    屈光不正 / 青光眼 / 白内障 / 各类眼部疾病的诊治

  • 吴晓雯

    江宁陶博士眼视光诊所主任
    验光技师 国家一级

    擅长:

    角膜塑形镜疑难案例处理 / 圆锥角膜RGP镜片验配

  • 林凤金

    秦淮陶博士眼视光诊所视光主任
    验光技师 国家二级

    擅长:

    视功能异常诊断 / 渐进多焦点镜片验配 / 特殊功能性镜片验配

  • 查看更多

客户服务

陶博士视光

微信扫一扫,关注更多精彩

服务热线:400-025-2188

服务时间:周一至周五 9:00-17:30

首页 电话咨询 在线咨询
关闭
微信识别二维码,在线咨询

分享

微信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